努尔哈赤的金帝国,如今只有这件东西能带你穿越回去
中国传统村落 2018-03-0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的长河如同滚滚东逝的流水,奔腾间让大浪淘尽英雄,唯独历史的建筑依岿然不动,见证着过去,笑迎着未来;镌刻了岁月沧桑,承载了风云变幻。如此,物是,人非。
一条流水蜿蜒至辽,孕育了辽河文化,滋养了历代族人。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这里曾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建立的后金帝国。经过五年鏖战,努尔哈赤征服了建州五部,席卷辽东,攻下明朝七十城,让怒吼划破了长夜,久久回荡在头顶的上空。在辽大地上,遗留下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顺治时期,一举南下定都北京。辽宁之于北京,东北望,思故乡。
自古少数民族难抵中原强大文化基因的同化,而辽宁作为少数民族的集聚地,也经历着与中原文化融合的巨浪。建筑,首当其冲为文化融合所倾倒,集聚少数民族传统独特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为一身。而从建筑装饰纹路便可知汉化的悄然而至。本系列分19篇推送,分为建筑智慧之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湖南、贵州、陕西、甘肃,此篇为辽宁篇。
辽河是辽宁的母亲河,辽宁全境都在辽河流域片内。辽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冷期长。从中国建筑气候区划看,辽宁绝大部分处在严寒地区。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几千年来,中原汉族也在这块土地上进进出出。
寒冷的气候,多民族的融合,孕育了属于这块土地上独特的辽河文化。辽宁现存的传统建筑是辽河文化的物质载体,真实地体现出本地文化地缘特征——既有中原传统范式的深刻影响,又有结合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的独特创造。
对中原文化积极学习与大胆创新,向心性是辽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粗犷豪放的北方少数民族对于外来文化很少排斥。相反,随着历代中原移民所带来的先进的建筑营造技术,对于本地民族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一方面努力学习,同时又结合辽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辽宁建筑巧妙利用和充分尊重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特点,在北方少数民族独特居住环境选择理念和中原建筑选址与布局理念的共同影响下,辽宁传统建筑在选址和布局上,有着区别由于其它地区的明显特征。
辽宁传统建筑的单体大都矮小紧凑,形体规整,朝向基本上是正南正北,大都采用硬山的屋顶形式。高高的、矮矮的、宽宽的、窄窄的,这是辽宁地区民间建房有这样一个口诀,也是辽宁建筑形体科学合理的尺度。高高的,一指地势要高,二房屋的台基要高,矮矮的是指举架,房屋室内的净高要适量低些,以提高室内的热舒适度。
除了减小举高,一般还在室内再做有天棚,使得屋架与天棚之间成为独立的空气间层以阻隔冷空气的影响,这样进一步降低了室内的高度,更加有利于保温。宽宽的,南窗要宽大。这样室内光线好,且北墙不潮湿,辽宁地区的传统建筑,除了特殊功能要求外,一般采用“三封一敞”,即东西北三面为实墙,南面为大面积门窗,既有利于冬季吸纳更多阳光,保证室内温暖。也是夏季通风,保证室内凉爽的需要,还有少数人家开北窗。
高矮宽窄,四字口诀能造就辽宁建筑的独特之处:这样有利于结构,可省材料,有利于居室的防寒保温,有利于阳光尽可能得照射到房屋深处,使得房屋明亮温暖,保持北墙干燥。
此外,与寒冷气候相适应,厨房作为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和缓冲空间。无论是早期的半地穴式建筑,还是后期的地面建筑,无论是民居,还是帝王上朝的宫殿,形式独特的火炕成为辽宁各族各地建筑中主要的取暖设施,也成为寒冷地区建筑的特色室内空间。
烟囱是包括辽宁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传统建筑标志性的立面构图元素。烟囱的砌筑材料多种——砖、石、土,还可整根空心木材以及陶管等,形态多样,有方有圆,有高有底、有上下截面相同,也有上小下大的“呼兰”式,其位置,有依附于建筑之上,也有脱离于建筑之外。
辽宁传统建筑直白地体现辽河流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满族特色的“口袋房、万字炕”,(口袋房)院落布局简单、直进直出,以及以城为主,且宫城关系密切的布局格式,是满族人在长期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城模式。
融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喜好色彩斑斓而非金碧辉煌,是辽宁以满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共同特点。在辽宁地区的传统建筑中,经常出现浓烈的、纯度高的颜色,朱红、亮黄、天蓝、孔雀绿、草绿等颜色,更有趣的是这些纯度极高的颜色,在不同的部分自由地组合和搭配,如同节日中身着盛装的北方少数民族民族同胞。
与中原传统建筑相比,辽宁传统建筑的装饰虽然质朴,但也不乏具有地域性风格的装饰做法。
喇嘛教建筑中一些标志性符号,是辽宁地区清初宫殿、皇陵、寺庙等建筑,内檐和外檐装修的重要的元素。
无论是官式建筑还是民间建筑,室内外木雕、砖雕和石雕,装饰风格可以概括为质朴、粗犷、写实,清初宫殿沈阳故宫大政殿前,双龙盘柱(盘龙柱)是该宫殿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辽宁传统建筑装饰造型装饰题材主要来源于中原汉族、满族、藏族及蒙古的图案纹饰,并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使之符合以满族为代表的北方民族的喜好和审美特性,具有浓郁的时代特性.
龙纹的原始生动,狮子憨态可掬,狗和羊登上了大雅之堂,稻谷成为和玺彩画的构图内容,梵文作为艺术图案随处可见,从辽宁传统建筑的装饰纹样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族为代表的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及其纹样,逐渐的融合、吸收到接纳的过程。
早期装饰纹样的特点明显反映了清早期满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而到了清后期已经明显汉化,汉族纹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