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土楼,福建还有这些东西值得称赞

 

中国传统村落 2018-03-16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依山傍水,绵延的海岸线曲折迂回,长度居全国第二。这里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亦是郑和下西洋的始发站。每当提到福建,总是夹杂着丝丝神秘之感。中国上古百科全书《山海经》中就曾记载“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而《说文解字》中更是透露出了闽人世代供奉蛇图腾的缘起“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而蛇种即信奉蛇身的氏族。

 

世代守护蛇图腾的福建有着多元的历史印记和文化交织,沿海文明形成了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则是农耕文明的天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造就了闽地上多元缤纷的传统建筑,除了人们熟知的夯土木结构的土楼,还有历史留下的建筑化石以及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与升华。福建南靖县田螺坑李侃\图

 

八闽大地丰厚的文化底蕴,闽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冲击造成福建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及风格的独特性。福建南靖石桥村张其辉\图

 

唐宋建筑的遗作:在中原文化沉淀和自然山河阻隔的作用下,形成了福建中原建筑的独特性。

 

福建是以中原南徙的移民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众多山岭和自成一体的水系使福建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经济区域。多山多水多险阻的地理环境造成交通不便,中原建筑文化传入福建便被阻隔,从而沉淀下来。

 

至今在福建依然有许多唐宋建筑的遗作,可以让我们一睹唐宋建筑的风采。

 

福建土楼---中原生土建筑的发扬光大:土楼即是利用天然土壤为墙体材料的独特生土建筑。福建为山岭地脉,土壤为红壤、黄壤为主,是理想的建筑材料。图为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

 

除沿海地区一些民居因缺乏良好黏土而使用石墙,福建大多数传统民居采用的是土木结构。享誉世界的福建土楼就是闽人辗转迁徙到闽南、闽西后将中原生土建筑发扬光大的产物。图为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承启楼内庭

 

迥异习俗下的雕刻工艺:在福建,不同民情习俗形成了不同的工匠体系,施工技术、建筑材料与建筑装饰工艺,比如福建泉州的红砖砖雕,福建武夷山灰砖砖雕等。

 

海外文化影响下的近代建筑---闽大地上的异域风情。福建海内外贸易盛行,传统建筑受到海外文化影响颇深。在西方殖民输入和华侨返乡建造的双重作用下,许多异域建筑在福建扎根,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也大放光彩。

 

福建传统建筑的解析与当代建筑的传承。如今,福建的当代建筑文化传承方法多样,具体表现在自然特征、形式特征、空间特征、材料及技术特征等方面。福建繁荣的当代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创作是基于地域建筑原型的发展,呈现的是一元或多元的关照。无论是哪一类倾向的建筑传承,都是力求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之外,在地域性的表达上做出的努力。文中图片由福建住建厅及厦门大学提供,由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发布。